搞钱必看!你对《产品推广网站》的力量一无所知
真的,不是我夸张。每天划开手机,起码得有几十条类似的消息糊我脸上:“K哥,求推荐个靠谱的《产品推广网站》!”“K哥,我做了个小手工,去哪个网站发帖能卖掉啊?”“K哥,有没有那种……就是……发了就有人买的网站?”
每次看到最后一种问题,我这血压就有点往上顶。
兄弟,姐妹,咱能清醒点吗?这都什么年代了,怎么还抱着“找个神仙网站,产品一挂,订单就叮叮当当自己来”的巨婴思维?
我要是跟你说,根本不存在一个万能的、傻瓜式的“产品推广网站”,你会不会想顺着网线过来打我?
别急着动手。听我这个在电商泥潭里滚了快十年的老炮儿,给你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道道。你今天要是听懂了,能少走三年弯路,信不信由你。
首先,你得把脑子里那个“网站”的概念,给我扔了。
忘掉它。
现在,你脑子里要装进一个新词儿:生态。或者,说得更通俗点,场子。
什么意思?
你想想,你要去参加一个派对,目的是认识新朋友,最好是能找到那个让你心动的TA。你会怎么做?
A:冲进门,爬上桌子,拿着大喇叭喊:“我,单身,求偶!这是我的三围和年薪!快来!”
B:找个舒服的角落,端杯酒,观察一下场子里的人都在聊什么。发现一小撮人在聊你最近刚看完的冷门电影,于是你走过去,自然地加入话题,从导演的叙事风格聊到配乐,一来二去,大家觉得你这人挺有意思,于是互加了微信。
你选哪个?
傻子都知道选B。
做产品推广,一模一样。
那些所谓的《产品推广网站》,每一个,都是一个风格迥异的“场子”。你不能用同一套话术,同一个姿势,混遍所有场子。那是愣头青干的事儿。
高手玩的是什么?是渗透,是共鸣,是成为这个场子里最受欢迎的那个gai溜子。
来,上干货,我带你逛逛几个主流的“场子”,看看里头的“人”都什么德行,你又该怎么“混”。
第一站:知乎——假装在开学术研讨会
知乎这个场子,怎么说呢,有点“装”。
里面的人,个个都像是行走的“十万个为什么”,最喜欢的就是“谢邀,刚下飞机”,然后洋洋洒洒三千字,从宇宙大爆炸聊到细胞分裂。
这里的核心氛围是什么?专业、深度、信任感。
你拿着你的产品,直接冲进去喊“买我的!我的最好!”你猜会怎么样?会被踩到折叠,连个骨灰都剩不下。
在知乎,你的身份不是“卖家”,而是“专家”、“前辈”、“热心肠的过来人”。
你的玩法应该是这样的:
- 养号不是让你点赞,是让你“成为”一个活人。 去回答你真正懂的问题,哪怕跟你的产品八竿子打不着。你喜欢养猫,就去聊猫砂;你喜欢健身,就去聊蛋白粉。让你的主页看起来像个有趣的人,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广告牌。
- 找“神问题”,而不是“热问题”。 什么是神问题?就是那种“关注的人多,但回答的人少且质量不高”的问题。比如,“预算500元,如何给女朋友挑选一份让她惊喜的生日礼物?”这种问题,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靶子。
- 写故事,别写说明书。 你要推一款降噪耳机?别扯什么“搭载XX芯片,实现XX分贝降噪”。你要写:“那是一个周五的深夜,我住在城中村,隔壁情侣又开始进行每周一次的激烈辩论赛。当我戴上这款耳机,世界瞬间安静得只剩下我的心跳声……那一刻,我感觉我多花两百块钱,买回了半条命。”
看明白了吗?在知乎,你卖的不是产品,你卖的是解决方案和信任。当几十个人在你的回答下面追着问“老哥,耳机什么牌子给个链接”的时候,你就赢了。
第二站:小红书——不是卖货,是“造梦”
如果说知乎是研讨会,那小红书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、灯光柔美、人人光鲜的名媛下午茶。
这里的关键词是:美、精致、向往、共情。
这里的人不关心你产品参数多牛逼,她们只关心“用了你的产品,我能不能变得跟博主一样美/一样精致/过上一样的生活?”
所以,在小红书,你的策略得完全换一套打法。
- 封面定生死,文案只是锦上添花。 你的产品图,千万别用官网那种白底的“尸体图”,那叫“煞风景”。你要把它融入一个场景里。卖一款香薰?那就拍它在洒满阳光的飘窗上,旁边放着一本翻开的书和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。你要让用户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产品,而是一种“我好想要这种生活”的冲动。
- 当个“碎嘴”的闺蜜,别当客服。 文案要用分享的、聊天的口吻。多用emoji,多用语气词。比如,“救命!这个身体乳也太好闻了吧!!”“姐妹们,听我一句劝,这个熬夜面霜赶紧囤!”……你不是在介绍功能,你是在跟闺蜜分享一个惊天大秘密。
- 利用好“合集”和“盘点”。 单独推一个产品,广告痕迹太重。但如果你出一个“年度爱用身体乳红黑榜大盘点”,把你自己的产品夹在中间,顺便再“踩”一两个大牌,这可信度是不是瞬间就上来了?这叫“借力打力”。
在小红书,你卖的不是货,是梦想,是“成为更好自己”的可能性。核心动作就一个词:种草。把欲望的种子种下去,它自己会发芽。
第三站:B站 & 抖音——一个“混圈子”,一个“耍猴戏”
我把这俩放一起说,因为它们代表了视频时代的两个极端。
B站,是“圈子文化”的极致。
你在这里,得先拜码头,搞清楚每个区的“黑话”。鬼畜区、游戏区、知识区、生活区……每个区都像一个独立的王国。你想在这里推广,首先得成为这个王国的“自己人”。你一个卖户外装备的,就去做真实的徒步Vlog,去测评各种冲锋衣,甚至可以把自己在野外冻成狗的糗事剪出来。当弹幕里飘过一片“哈哈哈哈心疼UP主”和“UP主牛逼”的时候,你的东西才有可能卖得动。
在B站,你的身份是“UP主”,是某个圈层的意见领袖。你靠的是内容粘性和粉丝的身份认同感。他们买的不是你的东西,是给你这个“自己人”交个“保护费”,支持你继续创作。
抖音,则是一个巨大的“街头卖场”。
用户刷抖音,就像在街上闲逛,注意力只有三秒。你必须在三秒内,用最强的视觉冲击、最魔性的音乐、最直接的痛点,把他“钩住”。
在这里,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。产品效果要夸张,前后对比要强烈,优惠力度要喊出来!“一秒磨皮”、“三秒速干”、“今天不要998,只要99!”……虽然听着有点“low”,但它有效。抖音的逻辑就是简单粗暴的“刺激-反应”。你给他一个强刺激,他给你一个冲动消费。
在抖音,你就是那个街头“耍猴戏”的艺人,你的产品就是你的“猴”。耍得越精彩,围观的人越多,打赏的也就越多。
最后的几句掏心窝子的话
看到这里,你还觉得存在一个普天同用的《产品推广网站》吗?
根本没有。
真正的《产品推广网站》,是你自己。
是你基于对不同平台生态的理解,塑造出来的那个人格化账号。
是你像一个老道的猎人,知道在什么林子里,用什么陷阱,捕什么样的猎物。
别再傻乎乎地到处问“哪个网站好”了。
沉下心来,选一个你觉得气场最合的“场子”,不管是知乎、小红书还是B站,然后,一头扎进去。花三个月,甚至半年,去“生活”在那里,去感受那里的呼吸和心跳,去成为那里的一份子。
当你不再想着“我要去推广我的产品”,而是想着“我能为这个社区提供什么价值”的时候,你的产品,自然就“推”出去了。
这活儿不轻松,甚至很累。
但相信我,这才是唯一正确的路。
我是老K,一个只想跟你说实话的电商老炮儿。
本内容由运营狐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1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