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只盯着抖快了,uc推广官网
这个被低估的流量洼地,你挖过没?
我猜,你现在是不是正为了流量的事儿头大?每天睁开眼就是刷后台数据,盯着抖音小红书那点可怜的ROI,感觉自己的每一分钱都烧得心惊胆战。对吧?竞争跟疯了一样,出价高得离谱,好不容易跑出个爆款素材,第二天就被人像素级抄袭,心累不?
太懂了。真的。我做运营这么多年,从最早的论坛、贴吧引流,到后来的“双微一抖”,再到现在的直播带货,可以说,市面上叫得上名的流量池子,我基本都进去扑腾过。
今天,我不想跟你聊那些已经被说烂了的平台。我想跟你唠一个,你可能天天见,但八成没正眼瞧过的“老朋友”——UC。
对,就是那个你手机里可能有,也可能早就卸载了的浏览器。
“切,老张,都什么年代了,谁还用那玩意儿啊?”
我知道你会这么想。但,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认知盲区。而我们做运营、做电商的,赚的不就是这个“认知差”的钱吗?
今天,我就以一个老运营的身份,跟你掰扯掰扯,那个被你嫌弃的平台,背后藏着的流量金矿,到底要怎么挖。
首先,你得搞明白,用它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?
这不是个哲学问题,这是个用户画像问题。
你得承认,咱们这帮天天泡在互联网圈子里的人,跟中国真正的“大多数”,其实是有点脱节的。我们追热点,玩梗,用最新的App,觉得全世界都跟我们一样。
但事实呢?
你得想象一下,一个三线城市的上班族,中午吃饭摸鱼的时候;一个等公交的大哥,百无聊赖地点开手机看新闻的时候;一个对各种新潮App不感冒,只认手机出厂预装软件的中年用户……他们会用什么?
很多时候,就是这个。
它就像渗透在中国广袤市场的毛细血管,覆盖了大量你用抖音、小红书很难精准触达的用户。这帮人,购买力不一定惊天动地,但他们基数庞大,需求真实,而且,重点来了——他们面对的广告竞争,远没有那些主流平台那么惨烈。
这就叫什么?流量洼地。水够深,鱼够多,但钓鱼的人,还不多。
其次,也是最关键的一点:它背后站着谁?
阿里。
这俩字一出来,做电商的你,DNA是不是动了?
没错。这个平台早就被阿里收了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流量孤岛,它是阿里大生态里,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流入口。
我给你翻译翻译这是什么意思。
这意味着,它的广告后台,和淘宝、天猫、支付宝的数据,在底层是能“眉来眼去”的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
一个用户,昨天晚上在淘宝搜了“户外露营椅”,没下单,关了。今天中午,他打开浏览器看新闻,刷着刷着,就刷出一条“便携式月亮椅,一秒开合,限时特价”的信息流广告。点进去,直接就跳转到你的淘宝店铺。
你说这转化路径,丝滑不丝滑?
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广撒网”了。这是基于用户真实、甚至是最新的电商意图,进行的“精准狙击”。阿里把它体系内最值钱的“电商行为数据”给你用上了,帮你去茫茫人海里,找到那个“对的人”。
这跟你在别的平台,只能靠一些宽泛的兴趣标签(比如“喜欢户外”、“旅游爱好者”)去瞎蒙,完全是两个维度的玩法。
懂了吧?这才是它最“骚”的地方。它能帮你把广告,投给那些“差临门一脚”就要下单的潜在客户。
那问题来了,具体该怎么玩?LAGI**
说一千道一万,不如上手干一干。你光听我在这儿吹牛没用,得自己去那个官方的后台溜达一圈。
我不能手把手教你怎么操作,但可以给你指几个方向,让你少走弯路:
-
别上来就想搞大事。 先拿个小预算,比如你一天的奶茶钱,去试试水。选一个你店铺里转化率最高的爆款单品,或者那种普适性强、决策成本低的小玩意儿,比如数据线、手机壳、家居收纳……这种东西,最适合在这种泛流量池里做测试。
-
素材,素材,还是素材! 这是老生常谈,但在这儿尤其重要。这儿的用户,不是来看你炫酷的品牌大片的。你的广告图、你的文案,一定要“说人话”。
- 图片要真实:别用那种一看就很假的精修模特图。用点生活场景图,比如一个真实的用户在用你的产品,或者干脆就是产品白底图,把卖点用大字标出来。突出“实用”、“便宜”、“方便”,比突出“高级”、“格调”要有效得多。
- 文案要直接: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。“品质生活,源于点滴”,这种文案在这儿就是白给。你得这么写:“工厂老板喝多了!原价99的拖把,今天只要9块9包邮!还送两块替换布!” 夸张了点,但你get到那个意思没?要直接、粗暴、有诱惑力。
-
玩转定向,才是精髓。 它的后台,定向功能其实非常强大。除了常规的年龄、地域、性别,你一定要去研究它的“意图定向”。
- 关键词定向:可以抓取用户在浏览器里的搜索行为。比如用户搜了“失眠怎么办”,你卖褪黑素的广告就可以跟上。
- APP行为定向:可以定向那些手机里安装了特定App的用户。比如你想卖母婴产品,就可以定向那些安装了“宝宝树”这类App的人群。
- 电商意图定向:这就是我前面说的王炸。你可以定向近期在淘宝搜索、浏览、加购、收藏过你同类产品的用户。这简直就是对着答案在考试啊!
最后,泼盆冷水:它不是万能的。
我不能因为今天想聊它,就把它吹成神。
它适合谁?
* 淘宝/天猫卖家:近水楼台先得月,数据互通的优势太大了。
* App下载:尤其是工具类、资讯类、游戏类的App,获客成本相对可控。
* 加粉:做泛粉、小说粉、本地生活粉的,这里面有巨大的空间。
* 客单价不高的实物产品:冲动消费是这里的主旋律。
它可能不太适合谁?
* 高客单价、重决策的产品:比如卖大几万的课程,或者B2B的工业设备,用户心智不在这儿。
* 极其小众的兴趣圈层:比如你想卖中古胶片相机配件,这里的用户密度可能不够,筛选成本太高。
* 追求高逼格品牌调性的:这里的流量属性,决定了它更“接地气”,而非“高大上”。
好了,今天就唠这么多。
我不是在劝你放弃抖音小红书,那些依然是主流战场,必须得守住。我只是想提醒你,作为一个合格的运营,你的眼睛里不能只有那几个“顶流”。
真正的机会,往往藏在大多数人看不见,或者看不起的角落里。
流量的世界里,没有永恒的王者,只有不断的迁徙和探索。当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赛道上,你敢不敢,去旁边那条看起来有点旧、有点土,但车却很少的路上,踩一脚油门试试?
别光听我说了,自己去那个官网瞅瞅,研究一下后台,跑个几百块钱的数据看看。
赔了,你也就亏几杯咖啡。
但万一,让你挖到个新大陆呢?
我是老张,一个还在流量池里死磕的老运营。觉得有点用,就点个赞,下次再跟你聊点别的干货。走了。
本内容由运营狗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2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