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醒吧!你找的网站推广的平台,可能根本不是“平台”
你可能刚做了个网站,或者一个线上小店,信心满满,结果扔到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,别说浪花了,连个泡都没冒。于是你开始疯狂地搜,想找个救命稻草,一个能让你一步登天的“神仙地方”。
我先泼盆冷水,别嫌我说话直。如果你脑子里想的还是“哪个平台流量大,我就去哪儿”,那你这钱,八成得打水漂。
真的。我干这行快十年了,从最早的论坛、博客时代,到后来的微博、公众号,再到现在的短视频、直播。我见过太多英雄(和钞票)“唰”地一下冲进去,最后剩下一地鸡毛。他们犯的最大的错误,就是把眼睛死死地盯在“平台”这两个字上,却忘了平台背后,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。
所以,今天我不跟你聊什么“十大推广渠道盘点”,那种文章你看的还少吗?我想跟你聊点更底层的,能让你少走弯路的东西。咱们换个思路,别问“有哪些平台”,咱们问——
“我要找的那群人,他们现在都猫在什么地方?”
你看,这么一想,是不是瞬间就清晰了?
你不是在推广一个冷冰冰的网站,你是在跟一群特定的人对话。你的目标不是占领一个平台,而是要融入一个圈子。
好,顺着这个思路,我给你把我心里的那张“藏宝图”掏出来。这张图不分什么“新媒体”、“传统渠道”,就分人。
第一类人:带着“病”来找“药”的
这类人目的性极强。他们的电脑坏了,想找个修理教程;脸上长痘了,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调理的;准备面试了,想找点面经压压惊。
他们会去哪里?
首当其冲,就是知乎。
别小看知乎。虽然现在很多人吐槽它,但它依然是中文互联网里,解决“具体问题”质量最高的地方。你想想,一个用户在搜索框里敲下“25岁一无所有,如何自救?”,或者“新手如何运营一个独立站?”,他那时候的心情,是不是又焦虑又渴望?
这时候,你如果能写一篇真诚、详尽、干货满满的回答,不是那种复制粘贴的广告,而是真正分享你的经历、你的思考、你的解决方案。那你在他心里,就不是一个“推广者”,而是那个在他快要淹死时,递过来一个游泳圈的“恩人”。
这种信任感,千金不换。
在知乎搞流量,玩的就是专业和真诚。别抖机灵,别搞标题党。就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,把一个问题吃透,写深。一篇高质量的回答,能持续不断地给你带来最精准的用户,可能长达好几年。
除了知乎,还有各种垂直领域的论坛和社区。比如,你是做汽车改装的,那你就得去汽车论坛;你是做烘焙的,下厨房、豆果美食里就有你的同类。别嫌这些地方“老”,只要人还在,鱼塘就没干。
第二类人:纯粹来“杀时间”,找乐子的
这类人,构成了互联网流量的主力军。他们打开手机,不是为了解决问题,就是想刷点好玩的,放松一下。
他们的主场,毫无疑问,是抖音、快手、Bilibili。
这地方,水大鱼大,但水也深。
你千万别想着把你在知乎写的那套干货,直接搬到抖音上念一遍。没用的。用户刷短视频,耐心只有三秒。三秒之内,你不能抓住他的眼球,他就划走了,毫不留情。
在这里,你的身份要立刻切换,从一个“老师”,变成一个“演员”,一个“段子手”,一个“造梦师”。
你要学会用镜头讲故事,用音乐卡节奏,用最短的时间,创造最强的情绪冲击。要么让他笑,要么让他哭,要么让他震惊,要么让他觉得“卧槽,太牛了!”。你得让他有情绪波动,他才可能给你点赞,甚至点进你的主页,看看你是何方神圣。
我见过一个做定制西装的哥们儿,他不在抖音上讲面料、讲工艺,没人听。他干嘛呢?他就拍各种普通人穿上他做的西装后,瞬间气场全开的“变身”视频。那种强烈的对比和逆袭的爽感,让他的视频火得一塌糊涂。
你看,他卖的是西装吗?不,他卖的是“一个更牛的自己”的梦想。
在短视频平台,逻辑要退后,情绪要上前。你要做的不是“说服”,而是“感染”。
第三类人:寻找“归属感”和“同类”的
这类人,可能需求没那么迫切,也不只是为了图一乐。他们在寻找一种身份认同,想找到跟自己“臭味相投”的伙伴。
他们的聚集地,往往更私密,也更精准。比如——小红书。
很多人觉得小红书是女生版的“抖音”,错了,大错特错。小红书的底层逻辑,是“信任”和“分享”。用户来这里,是看别人的“真实体验”的。
所以,你在小红书上,最好的身份不是商家,而是你用户群里那个最会玩的“意见领袖”。
你是卖露营装备的,那你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露营大神,你的笔记就该是“第一次去武功山露营,这5件装备救了我的命”,配上你拍的绝美星空图和有点狼狈但很真实的照片。
你是做手冲咖啡的,那你的笔记就该是“救命!这支豆子也太好喝了吧!附我的冲煮参数”。
在小红书,最关键的两个字是“人味儿”。你的文案要像在跟闺蜜聊天,你的图片要真实、好看,但别假。那种一看就是淘宝详情页的精修图,在这里是会被嫌弃的。
除了小红书,还有各种微信群、QQ群、豆瓣小组。
这些地方,是真正的“鱼塘”。进去了,你就是塘里的一条鱼,而不是站在岸上撒网的渔夫。你要先分享,先贡献价值,先跟大家打成一片,混个脸熟。然后,你的生意,你的网站,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大家需要时第一个想到的选择。
这活儿慢,但特别稳。一旦你建立起一个百人、千人的高质量社群,它就是你最核心的资产,比你花多少钱买来的流量都值钱。
最后,我想跟你说点掏心窝子的话。
别再迷信什么“全网营销”了,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那是个伪命题。你的精力、你的钱,都有限。
最好的策略,不是广撒网,而是选定一个,最多两个,跟你产品调性、跟你自己性格最匹配的地方,然后,一头扎进去,往死里钻。
你擅长写东西,逻辑强,那就去磕知乎;
你表现力好,人来疯,那就去搞抖音;
你品味在线,乐于分享,那就去玩小红书。
把一个地方做透,做到极致。当你在那个小小的领域里,成为别人一提到某个话题,就会第一个想到的人。到那时候,流量就不是你去找它了,是它自己排着队来找你。
真的,所谓的网站推广的平台,根本就不是那些APP的名字。
它,是你目标用户的心。
你的内容,就是那把能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。
找到他们,理解他们,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跟他们对话。
就这么简单,也这么难。
别着急,慢慢来,先从泡杯咖啡,想清楚“我的那群人,到底在哪儿?”开始吧。
本内容由运营狐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4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