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用什么平台推广

别再傻问《企业用什么平台推广》,答案压根不在平台!

讲真,每次有小老弟跑过来,眼睛亮晶晶地问我:“K哥,我们公司刚起步,你说,企业用什么平台推广效果最好?”

我通常会先喝口茶,然后看着他,反问一句:“你先告诉我,你想钓什么鱼?然后,你兜里有多少钱买鱼饵?”

对方一脸懵。

看吧,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。你们总想找一个“万能公式”,一个“最优解”,一个能让你躺着就把钱挣了的神奇平台。

想多了。真的。

这行干了快十年,从图文时代到短视频直播,我见了太多烧光了钱连个响儿都没听到的“先烈”。他们犯的最大的错误,就是把思考的重点,完完全全搞反了。他们死死盯着那些平台,今天研究抖音的算法,明天分析小红书的调性,后天又去琢磨B站的用户……

累不累啊?

这些当然要研究,但都是后话。在你问“用什么平台”之前,你得先把自己这盘菜给整明白了。

第一件事,也是最重要的事:你卖的,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

你先别急着跟我说你的产品有多牛、技术有多领先。这些是说给投资人听的。现在,你得用我们运营“土匪”的黑话来聊。

  • 你的东西,是需要“冲动”还是需要“思考”?
    比如说,你卖一个9块9包邮的手机壳,图案特别潮。这玩意儿需要用户思考吗?不需要!刷抖音刷到了,哎呦,好看,下单!这就是典型的冲动型消费。那你的主战场,天然就在抖音、快手这种能瞬间刺激多巴胺的地方。

    但如果你卖的是一套上万块的专业摄影课程,或者是一台技术复杂的家用净化设备。你指望用户刷个15秒短视频就下单?做梦呢。这种高客单价、重决策的东西,用户得看测评、看分析、看口碑,他得花时间“思考”。那你的阵地可能就得放在知乎、B站这种能做深度内容的地方,甚至需要公众号来做长期的信任培育。

  • 你的东西,是“悦己”还是“有用”?
    “悦己”,就是让用户感觉爽,感觉自己变美了、变潮了、生活品质提升了。口红、香水、好看的衣服、小众的设计师品牌……这些都算。这类东西去哪儿吆喝最合适?小红书啊!那上面的人,天然就吃“美学”“格调”“种草”这一套。你把图拍好看了,文案写到位了,一群小姐姐排着队给你贡献GMV。

    “有用”,就是解决用户的某个具体痛点。比如,一款能治好你多年颈椎病的人体工工学椅,一个能让代码运行效率提升50%的软件。这种东西,你光拍得好看没用,你得把“为什么有用”给讲透了。这时候,知乎的高赞回答、B站硬核UP主的测评视频,就比一万张小红书的精修图都有用。

看,逻辑一下就清晰了。别再问用什么平台,先问问你的产品,它应该在什么样的场景下,被什么样的人,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到。

第二件事,灵魂拷问:你的菜,是谁?

搞清楚卖什么之后,就得搞清楚卖给谁。这听起来是句废话,但90%的人都没想明白。

你跟我说你的用户是“18-35岁的年轻人”。

滚蛋。

这叫用户吗?这叫人口普查。现在的年轻人,比你想象的复杂多了。同样是25岁,有在CBD写字楼里喝手冲咖啡的都市丽人,也有在小镇上刷着拼多多研究怎么薅羊毛的居家青年。你用同一套话术、同一个平台去跟他们沟通?不赔死你才怪。

你需要把你的用户,想象成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
他叫什么?他住在哪?他每天几点起床?他上班摸鱼的时候会刷什么APP?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?他最渴望得到什么?

举个例子。

假设你卖的是高端男士护肤品。你的目标用户,可能不是那种天天在虎扑上喊“直男”的糙汉,而是那种会看GQ、会逛潮流买手店、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“精致BOY”。

那这群人在哪儿?他们可能在B站看数码区、汽车区的UP主,也可能在小红书上看穿搭和健身博主,甚至可能在“得到”APP里听知识付费。

你发现了吗?一旦你把用户具体化,平台的选择范围一下就缩小了,而且变得极其精准。你不会再想着去快手上喊“老铁666”卖你的贵妇面霜,因为你知道,那里的人,大概率听不懂你的语言。

第三件事,最扎心的事:你兜里,有几个钢镚儿?

一个字,钱。

商业的本质,从来没变过。推广,本质上就是流量的采买。要么用钱买,要么用时间(内容)换。

如果你是财大气粗的大品牌,那没啥好说的,全平台覆盖,用钱砸出认知度。请最大牌的明星,在抖音、微博、B셔做开屏广告,冠名最火的综艺……这是它们的玩法。

但我们大部分人,都是揣着几个月工资就出来创业的苦哈哈。我们的每一分钱,都得花在刀刃上。

这时候,就别去想什么“全域营销”了,那是神仙打架。我们要做的,是“单点爆破”。

什么意思?

就是集中你所有的人力、财力、精力,先在一个平台上,把你的模式跑通。

比如,你发现你的产品特别适合小红书的“种草”逻辑。那好,接下来三个月,你别管抖音也别管B셔,你就一头扎进小红书里。研究它的笔记规则,研究它的爆款选题,去联系100个精准的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),把你的产品送出去,让他们写真实的体验分享。

先别想着赚钱,先想着在这个平台里,建立起你的第一批“种子用户”和最基础的“口碑模型”。当你在这个平台上,能稳定地获得流量,并且能实现正向的投入产出比(哪怕很低),你才算“活下来了”。

然后,再考虑复制。把你在小红书上验证成功的经验,微调一下,挪到B站去,挪到抖音去,去开辟第二个、第三个战场。

这才是小企业的生存之道。农村包围城市,游击战,懂吗?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:《企业用什么平台推广》?

现在,我把答案还给你。

  • 流量洼地型:抖音、快手。 适合冲动消费、大众化产品,追求短平快的爆发。核心是内容要足够有网感,能娱乐大众。
  • 信任种草型:小红书。 适合美学、生活方式、女性消费品。核心是建立信任,营造“大家都在用”的氛围。节奏慢,但用户粘性高。
  • 圈层文化型:B站。 适合有深度、有文化属性、需要粉丝认同感的产品。核心是跟UP主共创,融入圈子,而不是硬广。养账号周期长,但粉丝忠诚度极高。
  • 专业背书型:知乎。 适合高客单价、复杂、专业性强的产品或服务。核心是输出干货,扮演“专家”,解决用户的具体疑问。长尾效应极好。
  • 私域沉淀型:微信生态(公众号、视频号、社群)。 适合所有想做长久生意的企业。它不是流量的起点,而是流量的终点。把在所有公域平台搞来的用户,沉淀到你的微信里,反复触达,深度运营,这才是你最宝贵的资产。

看到这个列表,你是不是又想偷懒,直接对号入座了?

打住!

我写这个,不是让你当成标准答案来背。而是想提供一个“思考框架”。

真正的牛逼的运营,从来不是因为他掌握了哪个平台的秘密,而是因为他掌握了洞察“人性”和“生意本质”的思维。平台会变,算法会改,风口会消失。但人性不会,生意的逻辑不会。

所以,小老弟,别再向外求了。

回去,关上门,拿出一张A4纸。

左边,写下你的产品,把它拆解得明明白白。
中间,画出你的用户,让他活灵活现。
右边,写下你的预算,精确到每一分钱。

当你把这张纸填满的时候,《企业用什么平台推广》这个问题的答案,会自己从纸上跳出来。

信我。

本内容由运营狗子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488.html

Like (0)
运营狗子运营狗子
Previous 2025-08-10
Next 2025-01-26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