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瞎折腾了!这才是产品网络营销推广的正确打开方式
感觉脑子都快炸了。打开手机,刷刷小红书,一堆“一招教你流量过万”的笔记;点开抖音,一堆西装革履的大师,唾沫横飞地讲着“底层逻辑”和“商业闭环”。你听得热血沸腾,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成为下一个商业巨子,结果呢?关掉手机,看着自己那半死不活的店铺,销量还是那个位数,帖子发出去,点赞寥寥无几。
那感觉,就像你花光了所有力气,对着一座山谷大喊,结果连个回声都没有。
安静得可怕。
哥们儿,讲真的,咱们先别聊那些高大上的词儿了,什么流量矩阵、私域运营、品效合一……听着就头大。今天,我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,跟你唠唠嗑,扯点大白话。咱们聊聊,做这摊子事,到底是在干嘛。
很多人一上来就搞错了方向。他们觉得,所谓的线上推广,不就是把东西使劲往外推,让更多人看见吗?于是,他们学着做SEO,学着投广告,学着剪辑短视频,每天像个勤劳的蚂蚁,吭哧吭哧地搬运内容,结果呢?用户就像你家门口的过客,瞥了一眼,就走了。连门都没进,更别说坐下来喝杯茶了。
为什么?
因为你从一开始,心态就错了。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推销员,一个吆喝的小贩。但你想想,现在这个时代,谁还喜欢被硬塞东西?我们每天被信息轰炸,早就练就了一身“自动屏蔽广告”的铜皮铁骨。
所以,我们得换个活法。
你别把这事儿想成是“推广”,你把它想成是“勾搭”。
对,你没看错,就是“勾搭”。
“推广”是什么?推广是你站在大街上,拿着个大喇叭喊:“走过路过不要错过!南非钻石,通通十块!”别人听了,躲都来不及。
那“勾搭”是什么?是你在一个Party上,灯光昏暗,音乐暧昧,你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让你心动的人。你不会冲上去就说“嘿,跟我回家吧”,那不成流氓了吗?你会怎么做?
你得先观察,对吧?看看TA在喝什么,在跟谁聊天,聊天的表情是开心的还是无聊的。然后你找个机会,不经意地凑过去,可能聊聊现场的音乐,可能夸一下TA的耳环,或者就只是一个眼神的碰撞,一个微笑。
看,这就是本质区别。一个是用力地“推”,一个是巧妙地“引”。
咱们现在就把这个“勾搭”的过程,一步步拆解开。
第一步:你得先搞清楚,你自己是谁。
换到我们的产品上,就是你得对你的东西有深刻到骨子里的理解。别跟我背那些参数、功能、卖点,那些是说明书,不是情书。
我要你告诉我,你的产品,它的“灵魂”是什么?
举个例子。你卖一个枕头,别告诉我它是什么记忆棉,什么人体工学设计。这些太冰冷了。你要告诉我,它是一个“能终结无数个失眠夜晚的拥抱”。你要去描述那种凌晨三点,全世界都睡了,只有你和天花板上的纹路面面相觑的孤独感。你要去描述那种翻来覆去,脑子里跑火车,越想睡越精神的绝望。然后,你再告诉我,当你的头枕上这个枕头时,那种从脖颈处传来的温柔支撑,那种仿佛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托住的感觉,那种让你的思绪慢慢安静下来,最终沉入黑甜梦乡的释放感。
看到了吗?前者是说明,后者是故事,是情绪,是共鸣。在你开始向世界介绍你的产品之前,你得先成为它的头号粉丝,你得先被它自己给“勾搭”了。你得知道它最性感、最动人的那个点,到底在哪。
第二步:你看准了,你想“勾搭”谁?
Party上的那个人,不是随便谁都行的,对吧?你得有你的偏好。
做运营也是一样。别再说什么“我的用户是18-35岁的年轻人”,这太扯了。18岁的叛逆少女和35岁的二胎宝妈,她们是一个物种吗?
你要把你的用户,具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。
给她起个名字,比如叫“小敏”。她25岁,在上海打拼,做着一份不算喜欢但也不敢辞职的工作。每天挤一小时地铁,回到那个十几平米的出租屋。她最大的爱好,是周末窝在沙发上,用投影仪看一部老电影,再配上一杯自己调的鸡尾酒。她会在小红书上搜“独居女孩的周末”,会在B站上看“打工人Vlog”。她焦虑身材,但又控制不住想吃甜品。她渴望爱情,但又害怕社交。
当你把用户画像描绘到这个程度,你还愁不知道去哪找她,不知道跟她聊什么吗?
你想跟小敏“勾搭”,你就不能去军事论坛聊航母,对吧?你得去她常去的地方,用她能听懂的语言,聊她关心的话题。在小红书上,你可以分享“三款微醺鸡尾酒,献给疲惫的周五夜晚”;在B-站,你可以拍一个“Vlog:当我用一个周末治愈了我的班味儿”。
你的产品,就是在这个过程中,不经意地出现。是那杯鸡尾酒的杯子,是那个投影仪,是治愈了“班味儿”的香薰。它不是主角,它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,是一个能让小敏产生“啊,我也想这样生活”的道具。
第三步:怎么开口,怎么把关系拉近?
这步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和互动了。
还是那个Party的例子。你总得有个开场白吧?这个开场白,就是你的内容。
你的内容,千万别做成广告传单。你要把它做成一份有趣的“聊天素材”。它可以是一个有用的攻略(比如怎么选购适合自己的咖啡豆),可以是一个引人共鸣的故事(比如你创业失败的经历),可以是一个搞笑的段子,甚至可以是一张绝美的照片。
关键在于,它得先“利他”。先给别人提供价值——情绪价值、信息价值、娱乐价值。
当别人因为你的内容被吸引过来,评论了,私信了,你们的“对话”就开始了。这时候,别端着,别用那些客服模板式的语言。像个真人一样去回复,去聊天。有人问你东西,别急着甩链接,先问问他的需求,帮他分析分析。有人跟你抬杠,只要不是恶意的,你甚至可以自嘲一下,跟他开开玩笑。
这种有来有回,有温度的互动,就是在培养“感情”。一次、两次、三次……慢慢地,他就从一个Party上的陌生人,变成了你的朋友。
朋友找你买东西,还需要你声嘶力竭地推销吗?不需要了。他信任你这个人,自然就信任你的选择。
所以你看,绕了一大圈,产品网络营销推广,这事儿的核心,其实就三个“不要”:
- 别把自己当上帝,以为你的产品天下第一,别人都该来买。你要弯下腰,去倾听,去理解。
- 别把用户当傻子,以为几句华丽的辞藻,几个P过的美图就能忽悠他们下单。他们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得多,也敏感得多。真诚,是唯一的必杀技。
- 别总想着一步到位,今天投钱,明天就要回报。培养感情需要时间,建立信任需要过程。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,而不是百米冲刺。那些跑得太快的,往往最先累死。
说白了,我们做的这一切,不过是在冰冷的数据和代码背后,努力地去寻找一丝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连接。我们卖的不是产品,我们卖的是一种“被理解的感觉”,一种“向往的生活方式”,一种“嘿,我懂你”的默契。
当你不再纠结于今天涨了几个粉,卖了几单货,而是开始享受这个“勾搭”和“交朋友”的过程时,你会发现,那些你梦寐以求的东西,反而会在不经意间,悄悄地来到你身边。
这活儿,挺有意思的,不是吗?
本内容由运营狗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0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