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你的产品网站推广的吗?我把那些没人跟你说的秘密都写在这了!
哎呀,话说回来,做电商、做自媒体这行,最开始那个阶段是不是都特兴奋?你想啊,辛辛苦苦把产品搞出来,把网站建好,页面修得漂漂亮亮的,心想这下行了,坐等订单飞来,坐等粉丝暴涨,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!
结果呢?
现实劈头盖脸给你一盆冰水。网站上线了,后台那个访问数据,永远定格在可怜巴巴的“1”(没错,那“1”大概率就是你自己点的)。发出去的链接石沉大海,朋友圈里没人理,社群里发了链接都没人点开看一眼。那种感觉,怎么说呢,就像你在一个特别热闹的广场上,扯着嗓子喊“看这里看这里!我这儿有好东西!”,结果周围的人好像都带了降噪耳机,完全听不见。扎不扎心?太扎心了!
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事儿?或者,正在经历着?
说到底,这就是无数做产品网站推广的人,最开始也是最头疼的问题——怎么让人知道你的存在?怎么把人从浩瀚的互联网拉到你那个小小的网站上来?而且不是随便来一下,得是对你产品有兴趣,有购买欲望的那种人。
以前吧,可能发发链接、做点基础SEO就有点效果。但现在,真的不一样了。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型菜市场,各种摊位、各种吆喝声混在一起,你的网站,你的产品,很容易就淹没在人海里。你想啊,每天有多少新网站上线?多少新内容产生?没点真本事,没点巧劲儿,你那个网站,真就成了“空气站”,自己看看得了,别人连边儿都摸不着。
所以,别光顾着埋头搞产品、搞网站了,产品网站推广的这活儿,才是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活下去的关键。而且,别听那些老掉牙的理论了,现在的玩法,得有点野路子,得有点人情味,还得跟算法那“磨人的小妖精”斗智斗勇。
今天我跟你聊聊,那些我踩过的坑,那些让我眼前一亮、觉得“卧槽,原来还能这么玩”的招数。这些可能不是什么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,但都是实打实从泥里滚出来的经验,尤其适合咱们这些没啥大预算、得靠脑子和执行力的年轻人。
第一个秘密:别只盯着“技术”,先看“人”在哪里。
很多人一说产品网站推广的,第一反应就是SEO,就是SEM(竞价广告),就是各种代码和平台规则。这些当然重要,地基嘛。但你想啊,用户不是活在代码里的,他们活在各种社群、各种内容平台、各种兴趣圈子里。
你的目标用户,他们平时喜欢去哪儿玩?刷抖音?看B站?逛知乎?刷小红书?混豆瓣小组?还是藏在某个特别垂直的论坛或者QQ/微信群里?
你得像个侦探一样,把他们“挖”出来。别光坐在电脑前研究你的网站流量报告了,走出去!去他们聚集的地方,默默观察。看他们聊什么,烦恼什么,对什么感兴趣。
等你摸清楚了他们的“根据地”和“暗号”,下一步才是关键:别一上来就推你的产品网站链接!那样太low,太招人嫌。你得先融进去,先变成他们中的一员,或者至少,成为一个能给他们提供价值的人。
比如,你在一个户外装备网站,你的用户可能混迹在各种徒步、露营的豆瓣小组或知乎话题下。别直接发“买我的帐篷!”,你可以分享一篇你写的“新手露营必备清单”,或者“如何在雨天保护你的装备”,或者“国内小众徒步路线推荐”。文章里自然而然地提一下你网站上的某个装备作为例子,或者在个人介绍里写上你的网站。这样,你输出的是价值,建立的是信任。信任这东西,比啥都金贵。
第二个秘密:内容不是“填充物”,它是你网站的“灵魂”和“钩子”。
以前做网站,内容可能就是产品描述+几篇行业新闻。现在?呵呵,内容是你的命!做产品网站推广的,说白了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推你的内容,通过内容把人引到你的网站。
而且,这个内容得有“人味儿”,得有“故事”。
你的产品是怎么来的?背后的故事是什么?你为什么做这个产品?它解决了用户的什么痛点?用这个产品的体验是什么样的?别光写参数了,写点能让用户“哇”一声,或者“嗯,我也遇到过这个情况”的东西。
比如你卖手工皮具,别光写“头层牛皮,手工缝制”。你可以拍个视频,记录你从选皮、设计、一针一线缝制的全过程。展示你手上因为常年磨皮留下的茧子,分享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坚持。这不比干巴巴的产品图有意思多了?这些内容可以发在B站、抖音、小红书,然后在视频或图文最后,自然地引导用户“想看更多我的作品或者了解这个包包,可以去我的网站看看”。
内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。别只写文章,试试做短视频、直播、播客、甚至是表情包或者漫画。根据你的产品特性和目标用户的喜好来定。记住,内容是吸引用户的第一步,也是建立你品牌认知和信任的基石。你网站上的那些博客文章、使用教程、用户故事、甚至是创始人随笔,它们的存在感和价值,有时候比那些商品详情页还重要。
第三个秘密:社交媒体是“放大器”,但你得学会“社交”。
很多人玩社媒,就是注册个账号,然后每天定时发布产品图+链接。然后抱怨没人互动,没效果。这哪叫社交媒体?这叫“单向广播器”。
做产品网站推广的,利用社交媒体,核心在于“社交”两个字。
你得像在现实中跟人聊天一样,去评论、去点赞、去转发别人的优质内容。在相关的话题下发表你的观点,参与讨论。别老端着,别老想着卖货。分享你的生活、你的思考、你遇到的好玩的事儿。让你的账号,像个活生生的人一样。
比如,如果你卖健康的轻食产品,你可以在小红书上分享你的健康食谱、健身日常、逛超市选食材的心得。这些跟你的产品相关,但又不是直接推销。用户觉得你有料,有趣,自然就会关注你,进而了解你的产品。
而且,别忽略私域流量的价值。把感兴趣的用户引到你的微信社群或者个人微信上。在私域里,你可以更深入地交流,解决他们的个性化问题,提供更专属的服务。私域里的信任度高,转化率也高。这就像你把街上的流量,引到你家的客厅里,关系自然更近一步。
第四个秘密:付钱推广?可以,但别瞎撒钱,要“精准打击”。
不是说花钱推广不好,有时候它是快速获得流量的有效手段。但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,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。
首先,别一上来就all in。从很小的预算开始测试。比如投个几十块钱,看看到底有没有人点,点进来之后有没有下一步行动。不断调整你的广告文案、图片、投放人群和落地页。
其次,一定要搞清楚你的目标用户是谁。年龄、性别、兴趣爱好、他们在哪个城市、用什么设备上网?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要用起来。越精准,你的钱花得越有效。
再者,别只盯着拉新,二次营销甚至更重要。那些来过你网站,但没买的人,或者收藏了你的产品的人,他们是潜在用户啊!用再营销广告(Retargeting)去触达他们。提醒他们,或者给他们一个特殊的优惠。这部分用户的转化率往往比全新用户高得多,因为他们已经对你有点印象了。
记住,付钱推广是一个杠杆,它可以放大你的效果,但前提是你得知道怎么撬动它。别把它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药。
第五个秘密:别怕“小”,找到你的“铁杆粉丝”。
大平台、大品牌有钱有流量,咱们比不了。但咱们有咱们的优势——我们可以做得更垂直,更有人情味。
产品网站推广的过程中,别老想着做成淘宝京东那样啥都有。找到你的利基市场(Niche Market),找到一小撮,但对你产品特别感兴趣,特别认可你价值的人。
比如,你卖的是专为敏感肌设计的天然护肤品。你的目标用户可能就是那群正在被市面上各种刺激性成分困扰的人。他们可能不像大众护肤品用户那样多,但他们一旦找到对的产品,复购率和忠诚度会非常高。而且他们会很乐意分享给同样困扰的朋友。
服务好这部分“铁杆粉丝”,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,被理解。他们会成为你最好的口碑传播者。他们的推荐,比你花钱打广告有时候都管用。而且,他们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,帮助你改进产品,改进服务。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,更是你的品牌共建者。
第六个秘密:把“不好意思”丢掉,主动出击!
我发现很多年轻人,东西做得挺好,但就是“不好意思”推销自己,不好意思去链接别人。做产品网站推广的,你得像个打了鸡血的销售员,但不是那种烦人的,而是真诚、热情、乐于分享的。
看到行业内或者相关领域的大V、博主,觉得他们跟你调性搭?去评论互动啊!去私信交流啊!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?是不是可以给他们寄送你的产品试用?是不是可以联合做一场直播或者写篇文章?
别怕被拒绝,被忽视。互联网这么大,总有人能看到你的诚意和价值。关键是你得迈出第一步,主动去创造链接,去制造曝光的机会。
还有,别忘了让你的用户帮你推。设计一些机制,鼓励用户分享使用体验,发布照片或视频。给他们一点小奖励,或者只是一个公开的感谢。有时候用户的原创内容,比你专业的宣传片更具说服力。
最后想说点掏心窝子的话:
产品网站推广的这条路,没有捷径。它不是搭个网站、发几个链接就万事大吉的事儿。它是一个持续不断折腾、学习、测试、调整的过程。
你会遇到瓶颈,会怀疑自己,会看着别人的成功眼红。这都很正常。
但请记住,每一个现在看起来牛逼哄哄的电商或者自媒体博主,都是从那个“后台数据只有1”的阶段过来的。他们也曾是“空气站”站长,也曾对着屏幕发呆,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啥。
区别在于,他们没有放弃。他们在没人看的时候,也坚持生产内容;在没人问的时候,也坚持打磨产品;在不知道方向的时候,也逼着自己去学习、去尝试。
所以呢,别怕。把你那些条条框框的理论暂时放一边。从今天开始,就去试试上面说的某一个点。是去豆瓣小组里分享你的专业知识?还是花一天时间拍个产品故事短视频?还是去研究一下怎么用小预算投个精准广告?
先迈出一步。然后第二步,第三步。每一次尝试,无论成功还是失败,都是经验。它们会慢慢累积,最终汇聚成一股力量,把你和你的网站,从互联网的角落里,推到更多人眼前。
这条路很长,但风景嘛,就在你不断前进的过程中。加油干吧!等着你有一天,也能分享你的成功故事!
本内容由运营狐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06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