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搜了!这篇《公众平台推广方法》,可能是你今年看到的最实在的一篇
我知道,当你在搜索框里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,心里是什么感觉。大概率是又一次被惨淡的阅读量、掉得比我头发还快的粉丝数给“干”破防了。
然后呢?你点开一篇又一篇的文章,看到的都是些什么?“内容为王”、“精准定位”、“矩阵打法”、“私域引流”……这些词,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,对吧?就像一本本武功秘籍,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,翻开一看,第一页心法:“首先,你要是个绝世高手。”
扯淡。
今天,我不想跟你聊那些悬在天上的“屠龙术”。咱们就坐在马路牙子上,像两个刚加完班的兄弟,开瓶啤酒,聊点掏心窝子的大实话。聊聊那些真正能让你账号“活”过来,而不是“看起来很热闹”的东西。
一、先停下你手上所有的“动作”,回答我一个问题
你,到底是谁?
别笑,我是认真的。在你疯狂研究怎么涨粉、怎么投流、怎么做活动之前,你先花三天时间,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,就琢磨这一个事儿。
你这个账号,它的人设,它的“魂”,到底是个啥?
我见过太多太多失败的案例,上来就猛发内容,今天追这个热点,明天学那个爆款。看起来很勤奋,但粉丝看你的感觉,就像在逛一个杂货铺。啥都有,但啥也记不住。
你得是个“人”。
一个有血有肉,有脾气,有热爱,甚至有缺点的人。
举个例子?行。
我以前带过一个做美妆的小姑娘,一开始,她就学那些大V,产品一摆,灯光一打,开始讲成分、讲手法。专业吗?专业。但数据就是半死不活。
我问她:“你平时自己化妆,最烦什么?”
她一下就来劲了,开始跟我吐槽:“最烦那些博主,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新手必备,结果我一用,手残党根本画不出来!还有那些贵妇产品,我一学生哪买得起啊!”
我说:“好,这就是你的’人设’。你就是那个’手残党的好姐妹’、’平价彩妆挖掘机’,你的任务不是教大家成为专业化妆师,而是帮跟你有同样困惑的姐妹们’排雷’。”
后来她怎么做?她就真的素颜出镜,当场翻车,眼线画歪了就大方承认,告诉大家“看吧,这玩意儿真不行”。买到好用的平价替代,就跟捡到宝一样,兴奋地跟屏幕前的“姐妹们”分享。
结果呢?账号一下就活了。评论区不再是“学习了”,而是“哈哈哈哈我也是!”、“姐妹,这个散粉你再试试那个用法!”
看到了吗?推广的第一步,不是往外推,而是向内挖。 把你自己这个“人”挖出来,挖得越深,你的根基就越稳。别人喜欢你,不是因为你多“有用”,而是因为你“真实”,你“懂我”。
这比任何花里胡哨的技巧,都重要一百倍。
**二-、“方法论”?别逗了,那都是“体力活”
好,假设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“魂”。接下来我们聊聊具体的“招式”。但我得先给你泼盆冷水:根本不存在什么一点就通的“方法论”,所有的方法,本质上都是脏活、累活、体力活。
1. 关于内容:别追求“完美”,要追求“共鸣”
还在纠结你的视频打光不够专业?文案不够华丽?省省吧。现在这个时代,用户早就对“精致的广告”免疫了。
我见过太多“技术上完美”的视频,打光、收音、剪辑,教科书级别的,然后呢?播放量三位数。我也见过一个大哥,就在自己乱糟糟的仓库里,用手机支架拍自己打包发货,一边打包一边跟客户唠嗑,偶尔还骂骂咧咧,结果场场直播几万人看。
为啥?
因为前者在“表演”,后者在“生活”。
你的内容,得有毛边,有呼吸感,有生活气。别总想着“输出价值”,你先试着“分享生活”。你今天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儿?踩了什么坑?有什么新的感悟?把它用你的方式讲出来。
记住,共鸣 > 价值。一个能让用户笑出来、或者鼻子一酸的瞬间,比十篇干巴巴的“干货”都有用。你的内容,是你跟用户交朋友的“敲门砖”,而不是你给他们上课的“教科书”。
2. 关于流量:钱是好东西,但别当“冤大头”
聊到推广,绕不开“付费”。“钞能力”确实好用,但它不是万能药。
我给付费流量的定义是:它不是发动机,它是扩音器。
什么意思?就是你自己的内容(发动机)得先能跑起来,哪怕跑得慢,但它得是能动的。这时候,你上付费(扩音器),是把你的声音放大,让更多人听到。
如果你内容本身一塌糊涂,毫无吸引力,那你投再多钱,也就是把噪音放大成噪音污染,除了烧钱,屁用没有。钱花完了,一切回到原点。
什么时候投?怎么投?
我的建议是,当你发现某一条内容的数据,自然流量就表现特别好,比如互动率、完播率远超平时。这时候,别犹豫,追投!这说明这条内容“击中了”,平台也认可,你花钱,是顺水推舟。
千万别在你数据惨淡的时候,病急乱投医,指望靠钱“大力出奇迹”。那不叫推广,那叫赌博,而且你大概率会输得精光。
3. 关于互动:别当“客服”,要当“群主”
这是最最最考验耐心的环节,也是90%的人都坚持不下来的地方。
回评论、回私信。
听起来简单吧?但你得怎么回?
不是用“谢谢支持”、“说得对”这种机器人话术去敷衍。你要把评论区和粉丝群,当成你家的客厅,来的都是客,甚至是朋友。
有人问了个很白痴的问题,你别嘲笑他,你认真回答他。
有人在评论区抬杠,你别拉黑他,你跟他聊,甚至自嘲一下。
有人分享了他的故事,你给他一个走心的回复。
我认识一个做读书账号的哥们,他的粉丝不多,就几万。但他几乎能记住每一个活跃粉丝的ID,知道谁喜欢看历史,谁在准备考研。他会主动在私信里跟粉丝讨论书里的情节,甚至会因为一个观点跟粉丝“吵”起来。
他的账号粘性高到什么程度?他随便发个动态,说最近有点累,评论区一堆人关心他,让他好好休息。他推荐一本书,哪怕很冷门,销量也立竿-见影。
这就是“家”和“场子”的区别。你的账号,如果只是一个冷冰冰发布信息的“场子”,那用户随时可以走。但如果你把它经营成一个有温度的“家”,用户就成了你的家人。
这事儿,没技巧,全靠笨功夫。一腔真诚,一身肝胆。
三、最后,聊点“不该说”的
有些话,那些培训课上不会教你,因为不“正能量”。但我觉得你得知道。
第一,接受“没用”。 你会花很多时间、很多心血,去做一条你自认为牛逼炸了的内容,然后发出去,数据平平。这太正常了。做内容,就是一场概率游戏。别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,也别因为一次爆款就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真理。平常心,很重要。
第二,别被数据绑架。 这玩意儿会上瘾。你会不自觉地一遍遍刷新后台,看到涨了就开心,掉了就焦虑。长此以往,你的创作会被数据牵着鼻子走,你会忘了你当初为什么出发。定个规矩,一天就看一两次数据。剩下的时间,回归生活,回归创作本身。
第三,允许自己“摆烂”。 做号,是个体力活,更是个心力活。灵感枯竭、情绪低落、想骂娘……都太正常了。这时候,别硬撑。允许自己停更一天,两天,甚至一周。出去走走,看场电影,打打游戏。把那个疲惫的自己先照顾好,才能重新充满电,做出有能量的东西。
好了,啤酒好像快喝完了。
聊了这么多,你会发现,我几乎没提什么具体的平台规则、什么最新的流量密码。因为那些东西,一直在变。今天这个玩法是神,明天可能就成了狗。
但不变的是什么?
是人性。
是人与人之间对于真实、对于真诚、对于共鸣的渴望。
所以,别再到处找什么《公众平台推广方法》的“标准答案”了。最好的方法,就藏在你自己的身体里。
用心做内容,真诚待用户。
这十个字,听起来最土,最笨。但信我,这才是那条最快、也最稳的路。
行了,就到这吧。如果你觉得今晚的酒没白喝,评论区聊聊你的困惑,要是人多,咱们下次再开一瓶。
本内容由运营狐狸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/20150.html